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好邱評論] 2016年七月,淺談第三方支付 (無關政治)

★ 淺談第三方支付:(無關政治)
中國在基本面上某些程度落後台灣,在教育水平與公德心的均值上如此,但也只涵蓋了Normal Distribution(平均分佈)曲線內的70%部分,在曲線兩旁的各15%基本上的狀態是相去不遠。我們也有酒駕撞死人的王八畜生,有毫無公德心自私的天母違停三寶,有無良的有錢頂新集團賣垃圾油給你吃,也有吃相難看的大巨蛋遠雄。
這些壞掉的地方老實說沒什麼好比的,我們還能諷刺地說在台灣殺人不一定判死刑,還可拍拍詐領台中銀行幾千萬的外國嫌犯說:安啦!一定不會被判死,Welcome to Taiwan!要比瞎比下限,每個地方都可以很瞎,瞎穿了下限也不稀奇。

而中國在創新的領域,的確領先台灣很多。像是第三方支付,中國應該已是領先全世界,連大媽老爺都在用支付寶/微信支付。而這個滲透的深度與密集程度,已經遠超過我的想像。當然,這跟有錢就是任性的阿里巴巴與騰訊集團不遺餘力的送錢推廣之外,加上周邊的所有相關系統也前仆後繼的把第三方支付往天上推。像是手機與相關硬體業者的跳水降價,還有服務業軟體的深度整合,在14億人口的中國,不怕你用,只怕沒人用,完全針對海量的消費人口與內需來打,光是內需市場就已經八輩子不愁吃穿。
.
今天我到巷子口的一家水果攤買西瓜來吃,抬頭一看,沃草,連水果攤都支援支付寶/微信支付,不蓋你,我結帳的時候,前面三個人都是用微信支付買水果,後面一個大媽用支付寶買葡萄,我整個內心澎湃,直覺得我TMD拿皺巴巴的RMB結帳好似落後台巴子。
反觀我們台灣政府與銀行業者,一直緊咬著這塊大餅,雖然聽說要開放第三方支付,但我頂多用要預先儲值的悠遊卡買咖啡,潮一點用Gomaji刷信用卡消費,雖然說中國綁定的銀行卡多半是Debit Card (not credit card),但這些第三方支付所帶來的便利性,已經完全超越台灣太多。
吃飯用大眾點評買卷點餐結帳用支付寶,超商買瓶飲料也可以支付寶,餓了叫外賣也支付寶,叫計程車也支付寶,網上買任何東西都是支付寶,基本上在魔都生活 (上海又稱為魔都,北京叫做帝都)懶一點確實可以完全不使用貨幣,更誇張的是,常常你使用第三方支付,會遠比現金省錢,折扣更多,黏著度不言而諭,穿透力昭然若揭。
.
這整個頂天的第三方支付消費體驗,必須除了政策鬆綁的支援之外,還需要周邊系統的所有人來一起鼓掌,看來也確實只有資本化共產主義的中國功夫才能這樣打。無論好壞,無論是否"永續經營",實在要討論下去,老實說我還真沒興趣...反正,這是某種現況,無論未來如何。
早已體驗這邊第三方支付的便利好一段時間,但今日在路邊攤買水果,也早已經可以支付寶/微信支付,實在牛逼。
你說,我們信用卡還是很方便不是嗎?但說到底,如果路邊水果攤要給你刷卡,加不加趴除外,他還要先去裝一台刷卡機,你才有機會刷卡。但是在中國不用,你只要花五毛錢,把你支援的第三方支付QR code印出來,貼在牆上,搞定。
兩個字:牛逼!
共勉之
(圖片中右邊的女子與其老母來買葡萄,我觀察了一下,最後是他娘親拿出手機刷支付寶結帳...)
★ 淺談第三方支付 之二 (滴滴出行)
(無關政治)
滴滴打車在2015合併了快的打車後,成為中國最大的打車服務公司,在2016年五月,美國蘋果公司砸下10億美金投資滴滴,是滴滴獲得的最高單筆投資,也是蘋果史上第二大投資(之前最高是30億美金買下Beats)。現在滴滴完全就是最高市佔率,而深度的整合,也值得我們參考借鏡。
★ 1.) 整合所有叫車服務,More than Uber。
出租車/快車/專車/順風車:
.
出租車是一般Taxi,與在路上攔車無異,差別就是你可以用APP第三方支付,還有一些乘車卷優惠。快車跟專車就是私家車(像是Uber),快車就是比較一般的普通車(也不一定),收費便宜,而專車就是Premium比較高檔的車子,收費也貴一點點。要成為專車司機都要從快車開始,而之後累計一定credit之後,車輛也符合專車標準之後可升級為專車司機。他們還有拼車服務,可以跟別人一起share車資,但是多半難叫,大部份還是直接用快車或是專車,當然也可以在尖峰時間加價打車,Uber該有的都有,一個都沒少。
甚至還有順風車,就是你先設定你每天開車上下班的路線與時間,系統會幫你媒合乘客,在固定的上班路上一起Car Pool,付點車資攤油費,這個真厲害。
真正在魔都可不能沒有這個軟件,路上基本上尖峰時段是攔不到一般計程車的,可能是跟我一樣看著旁邊路人一直在跟司機說我人在哪邊你到了沒呀?你沒有第三方支付你就哭哭等等等等。
.
★★ 2.) 代駕/試駕,真牛逼。
代駕:
除了地圖上有一大堆私家車之外,喝酒後叫代駕也非常普遍。我的觀察,不是因為中國人突然守法了,是因為代駕真的太方便太便宜了。
我在上海跟表姐夫家人一起吃飯,喝了一些黃酒,表姐夫說要叫代駕,來了一位中年男子,穿著滴滴代駕的背心,騎車一台迷你摺疊式電動滑板車出現,上車之前拿出滴滴坐椅套,鋪上駕駛座,將迷你電動滑板車車放上後行李廂,戴上手套,整整齊齊,開回家車程約25分鐘,只要35 RMB。而這個代駕收費是以晚上八點/九點/十點....不同時段,越晚時間越貴。
他送你到家之後,從後行李廂拿出電瓶車,打開APP繼續在外面接客。這個真的Uber就沒有了,台灣的代駕通常價格較高,司機也要自己坐計程車或是其他方法回去,而這邊有個小摺疊電瓶車就搞定了。(充滿電可以騎70公里)
.
試駕:
而試駕真的厲害了,這個真的牛逼,就是如果你有什麼車子,都可成為車主,你可以看到附近有多少Benz C class,可以付點錢來體驗各式各樣的車子。
一般是“限乘坐”,車主可以帶你兜兜風,跟你分享這台車的優缺點。如果你想自己開車也行,但是價格比較高。沃草真的好牛啊,真的什麼車子都有,你想坐坐小牛海神跑車什麼都有,如果這附近有這些車子的話。(你也可以把他從很遠的地方叫來,但是車資價格就比較高一些,但是車主都能賺錢)。
而這個試駕版面,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看他下面的所有的體驗評價,還有所有評分,對於車商而言,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用等到私家車主真的無聊提供試駕,車商自己就有一大堆車子在外面給試駕了。根本是賣車端的好評行銷,車商不得不重視。
總之,這只是第三方支付的所有便利體驗下的其中之一,外賣/按摩/洗衣/清潔/阿姨/金融/購物/交通......etc要聊下去真的講不完,連餓了嗎(外賣App)都重金請來退休的Kobe來代言,你就知道這個巨大經濟體下的恐怖速度。
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